首页 美食

为什么从古至今没人吃狼熊虎豹的肉?

汉语里有个词叫“豺狼虎豹”,泛指凶兽,后又代指人性泯灭的坏人。豺狼指“豺”和“狼”,因两者相近,豺狼虎豹又做狼熊虎豹,在古代是凶名远播的几种动物。

史料记载,中国古代祭祀所用到的肉类一般以牛、羊、猪或者鸡、鸭、鱼三牲为主。由于古代为农耕社会,而牛又是农耕主要工具,所以在古代禁止食用牛肉,只有牛死亡是才可以食用,所以野史有记载,权贵之人,为满足口腹之欲,以药致牛死亡,再食之。

平常百姓食用牛肉是会被视为犯罪的,至于猪肉,一般只有穷苦人家才会食用,也许是因为烹饪方式,也可能是猪的品种都与现代有差异,古代的猪肉即便是普通百姓也不太愿意食用,味道很差,羊肉才是主流的食用肉类,猪肉也就是普通百姓无肉又无钱才会选择的。

除了祭祀三牲外,还能食用的肉类就是猎户在山林中所得的野味,一般是野兔、雉鸡等,稍大型有獐、狍。

为什么从古至今没人吃狼熊虎豹的肉?

无论是史料还是民间故事,有记载人类对各种肉类的食用,却始终没听过有人食用“豺狼虎豹”这类凶兽。也就只有熊掌算得上是一道珍馐,其他几大凶兽从古至今几乎是没听过有人食用的例子,为何会如此?

要说现代,可以说只要人愿意没有什么不能捕捉到的动物,却未闻有人食用豺狼虎豹,即便是古代珍馐熊掌也无人食用。这其中有几个原因,一是这些凶兽都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中,以现在的生活水平,没人愿意拼命去捕捉这些凶兽。另外,随着虎豹的稀少,甚至趋于灭绝,各个国家立下法律,禁止捕杀各种野生动物,在收获低于付出时,人也就不愿意冒险捕杀那些凶兽了。

在中国古代有个典故,有一年闹饥荒,百姓无粮可食,以树皮、观音土为食,晋惠帝得知后,开口问出一句“百姓无粟米充饥,何不食肉糜”。在现在看来,这是一句极具讽刺意义的话,可是如果深究,古代森林覆盖率选高于现在,高山丛林数不胜数,如果真的无粮可食,为何不去捕猎大型凶兽?

为什么从古至今没人吃狼熊虎豹的肉?

在《水浒传》中记载“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,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。如有过往客商人等,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”。一个小山岗便有大虎,更何论其他地方。虽说捕捉凶兽不易,但是在无粮可食的情况下,为何不去拼一拼?纵观整个中国历史,出现过多次大饥荒,却未闻有人食豺狼虎豹。

自人类圈养家畜开始,便是以鸡鸭这类小型动物开始驯养,再到猪牛羊这类食草性且攻击力较弱的大型动物,即便是驯养性子暴躁的马,也是因为马不食肉,对人类威胁不大。古人却不曾尝试过驯养豺狼虎豹,不仅仅是因为这类凶兽食肉,难以驯服,即便是驯服也没有安全性可言,一不小心可能兽性大发反噬主人。所以古人以豺狼虎豹来形容人心狠毒,这也就说明这类凶兽毫无驯服的可能。

无法驯服也只能说明不能以家畜繁殖的方式畜养,并非不能食用,为何不去捕猎呢?古代捕猎方式以弓或者枪为主,远者,以弓射之,近者,以枪刺之,虎豹这种凶兽,以皮厚著称,普通武器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伤害。

为什么从古至今没人吃狼熊虎豹的肉?

还是以《水浒传》为例,文中花了大量篇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进行描述,武松这样一个武艺高强,身强体壮的人都差点折在老虎手中,更遑论普通人,即便拿些弓和枪,也无法刺透老虎丝毫,遇到就只有逃跑的份,再加上山林中老虎更具优势,即便在人数上占上风,也无法胜过老虎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猎户始终不会去捕猎老虎,就是无粮可食,也不会去做九死一生的事。

狼,群居动物,擅捕猎,食物链顶端动物,偶尔听到哪家小孩被狼叼去,寻不到尸骨。家人便以护具与矛寻至狼窝,未闻生还。如虎豹一般,豺狼野性十足,没有驯服为家畜的可能。若是捕猎,即使是十几个猎户一起行动,也无法对付大量的狼群。

从现代生物角度来看,这类凶兽常年在野外生活,为了生存,进化出了极强的爆发力,所以肌肉非常发达,却没什么肥膘,也没有像猪牛羊那样鲜嫩的肉,花费大力气捕捉而来,却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。

除了难以捕猎与驯养,在正史里,龙一直是华夏的图腾,而有野史记载,虎狼为曾是图腾与信仰。除了野史有记载,不少壁画、岩画中也有描绘,百姓崇拜狼,所以百姓不曾捕猎虎狼。在这一点上笔者是不以为然的,上古神话女蜗造人,女娲是人首蛇身,华夏最初的图腾是蛇。

为什么从古至今没人吃狼熊虎豹的肉?

而后,人类对蛇逐渐了解,便把蛇升华,创造出龙来,自此之后龙便是中国人的象征,所以关于野史的这一点记载笔者是不认同的。但是从另一方面讲,某些朝代或者民族确实有崇尚狼的文化习俗。

不难看出,古代不食用豺狼虎豹总结为几点原因:一是祭祀所用三牲与这些凶兽无关,百姓始终信奉祭祀三牲才是食用最适合的肉类;二是豺狼虎豹难以驯养,始终都是凶兽,捕猎危险,得不偿失;三是凶兽常年捕猎,肉质不符合人类的食用习惯,不如家畜食用价值大;四是现代社会,法律保护野生动物;五是野史记载的,某些年代以虎狼为图腾(这点笔者是不太认同的)。

参考文献:

《水浒传》


推荐阅读:叶紫